分类
Mixed

中日棒球术语区别

在台湾棒球是最流行的一项运动,之一。棒球场上的球员,主要是以「台语+日语」的沟通方式进行交流。中文里的棒球专有名词,多数来源于日语!

台湾的棒球,师从日本,日本的棒球,则师从美国,所以许多日本的棒球术语,来源都是英语。

从最入门的守备位置和棒次开始:

投手: 日文「ピッチャー」,音近「披恰」,源自英文 Pitcher

捕手: 日文「キャッチャー」,音近「开a恰」,源自英文 Catcher 。大陆读:接手。

一垒手: 日文「ファースト」,音近「fà斯透」,源自英文 First

二垒手: 日文「セカンド」,音近「赛刊斗」,源自英文 Second

三垒手:日文「サード」,音近「煞斗」,源自英文 Third

游击手:日文「ショート」,音近「秀透」,源自英文 Short

左外野手:日文「レフト」,音近「来夫透」,源自英文 Left 。大陆:左外场手。

中外野手:日文「センター」,音近「森踏」,源自英文 Center 。这个说法在台湾不够地道,中坚手 比较合适。

右外野手:日文「ライト」,音近「拉一透」,源自英文 Right .

裁判:日文「アンパイア」,音近「昂派」,源自英文 Umpire

总教练:台语「宗告练」,日文「監督(かんとく)」,音近「砍刀哭」

教练:台湾念「告练」,日语「コーチ」,音近「靠期」,源自英文 Coach

攻守名单:日文音近「オーダー」,源自英文 Order

第一棒到第九棒:第几棒,是在棒次数字后面加上一个「番」字,第一棒就是「1番」,以此类推

知道守位棒次的念法后,接下来就可以开始进入比赛了,下面来看看棒球比赛中耳熟能详的比赛用语:

好球:日文「ストライク」,源自英文 Strike

坏球:日文「ボール」,音近「Ball鲁」,源自英文 Ball

界外球:日文「ファウルボール」,音近「法鲁ball鲁」,源自英文 Foul Ball

三振:日文「さんしん」,音近「三信」,這個就不是英文,而是三振两字的日文发音了

安打:日文「ヒット」,「黑斗」,源自英文 Hit

全垒打:日文「ホームラン」,音近「猴母浪」(相信大家都很熟),源自英文 Home Run

短打:日文「バント」,音近「棒斗」,源自英文 Bunt

失误:日文「エラー」,音近「欸啦」,源自英文 Error

安全上:日文「セーブ」,音近「ㄕㄟˋ府」,源自英文 Safe

出局:日文「アウト」,音近「奥斗」,源自英文 Out

暂停:日文「タイム」,音近「太母」,源自英文 Time

大陆与台湾棒球术语区别

大陆的讲法 – 台湾的讲法

接手——捕手(一般我习惯讲捕手。)

外场/内场——外野/内野(我感觉南方的喜欢说外野,北方的喜欢说外场吧~~)

中外场手——中坚手(注意!台湾不说中外野手,这个明显是从日语那边移植过来的……)

漏接——捕逸(台湾的说法好文言。。)

得分打——打点(这个我觉得台湾的说法比较好一点,大陆的容易误会,让人觉得像有得分的打数)

击球员——打者(捡个短点儿的说啦)

触击——短打(有的触击可不短哦,能飞得好高好高好高……当然被接杀了~~)

偷垒——盗垒(偷盗一个意思,盗垒比较顺口)

腾空牺牲球——高飞牺牲球(腾空和高飞一看就知道文学素养上的差别)

三击——三振(小时候看漫画,三振听多了~~)

投球中身——触身球(死球)(好疼!~~讲“触”感觉比较轻一点~)

责任失分——自责分(防守率)(想当初我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才理解的一个东西)

胜/负队投手——胜/败投(台湾那边写的是繁体字,当然字越少越好)

助胜投手——救援投手(助胜是共同取胜,突出集体作战的概念;救援是一个不行了另一个才上来,讲究的是个人英雄主义~~)

守场员——野手(棒球场是够大的,称野比较…看不到边)

守场员选杀——野手选择(选择什么?)

分类
Mixed

爸爸带我去打疫苗

到了我该打疫苗的时间了。
爸爸妈妈姐姐 陪我一起到社区卫生院打针。
我哭了。爸爸给我买了好吃的。
20160531-1.jpg

20160531-2.jpg